10月9日,由学院主办、罗光丽“心理、行为、艺术治疗”工作室与“艺术心灵”社团共同协办的广理大讲堂在惠州校区1-209教室隆重举行。帽峰学者、特聘教授罗光丽带来了一场题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身心一元论下的舞动与身心协同发展》的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走进艺术治疗的世界,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和鸣。
讲座伊始,罗光丽教授以陈奕迅的《孤勇者》作为开场,邀请同学们随着节奏拍手、舞动身体,迅速点燃现场气氛。随后,她以《少年中国说》为引,鼓励同学们在音乐中自由表达,感受身体与情绪的联动。一位同学主动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与罗教授共同即兴舞动,用身体语言诠释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舞动作为一种非言语沟通的独特魅力。
罗教授结合自身经历,生动阐释了舞动在情绪表达与身心整合中的作用。她分享道,在疫情期间,因与母亲分隔两地,她选择用《妈妈我饿了》这首歌曲,配以自编舞蹈,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这一真实案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舞动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疗愈与自我对话的方式。
讲座中,罗教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了“身心一元论”的核心观点。她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心本为一体,互相影响、不可分割。舞动正是打通身心通道、实现内在平衡的重要途径。她引用《毛诗序》中的经典语句:“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身体的自由表达是人类最本真的状态。
罗教授进一步介绍了舞动治疗的心理机制与应用实践。她提到,舞蹈不仅能转移情绪、释放压力,还能通过镜像神经元机制激发共情与模仿,促进人际联结与自我认知。现场播放的《红梅赞》与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更是将舞动与精神力量的传递紧密结合,引发同学们对“生命之舞”的深层思考。在互动环节中,罗光丽教授亲自邀请一位女同学上台,两人以王菲演唱的《幽兰操》为伴奏,共同演绎了一段典雅深沉的古典舞。她们用柔中带刚的身韵与含蓄舒展的舞姿,将孔子如幽兰般高洁的品格与对先贤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整场讲座中连接古今、融贯身心理论的动人一幕。
随后,另一位男同学主动上台,以《大海》为背景音乐,用舞蹈表达对堂妹的思念。他的真挚演绎不仅打动了在场师生,也生动体现了罗教授所倡导的“舞动即表达,表达即疗愈”的理念。
讲座尾声,罗光丽教授总结道:“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她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表达情绪,通过舞动找到身心协调的节奏,活出真实、自由、健康的生命状态。
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展示,更是一次身心共鸣的深度体验。同学们在音乐的律动与身体的舒展中,感受到了舞动带来的内在力量与无限可能。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稿件来源:人文与教育学院
撰稿:罗璐
图片:罗璐
初审:郭航
复审:代婵
终审:陈武耕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