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教研水平与论文写作能力,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8月29日至31日,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组织28名教师,由张志国副院长带队前往广州市从化区,参加由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主办的2025暑期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班。本次培训内容聚焦“实践研学·理论深耕·实战演练”,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学习模式,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提升能力的优质平台。
实践研学:探访国家版本馆,厚植文化育人底蕴
8月29日上午,人文与教育学院参训教师团队首先前往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开展集体参观研学活动。作为国家版本资源的重要保存、展示和研究基地,广州分馆以“文瀚粤海”为主题,系统呈现了岭南地区从古代到近现代的珍贵版本资源,涵盖典籍、书画、碑帖、手稿等多种类型,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与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教师们先后参观了“岭南文明展”“版本工艺展”等核心展区,教师们不时驻足交流,特别是在流淌的歌声,奋进的中国的展馆中,各位老师情不自禁都在吟唱近现代以来的民族奋斗歌曲《国际歌》、《保卫黄河》等,歌颂新中国。此次研学不仅让教师们直观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后续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丰富教研课题选题方向提供了鲜活素材。
中国国家版本馆合照
理论深耕,实战演练:赋能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8月29日下午,培训迎来首场专题讲座,由艾思科蓝出版编辑运营中心副总监温大尉博士主讲《教改论文选题与论文写作》。讲座中,温博士以“打开思路:教改论文如何选题&构成”为核心,结合多个学科的教改案例,系统拆解了教改论文的选题逻辑与写作框架。同时,他还分享了艾思科蓝AI科研工作台、iThenticate查重工具、AJE语法检查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AI工具可用于“语言润色、思路梳理”,但需严格遵守学术伦理,在作者声明中明确AI使用范围,避免学术不端风险。 8月30日,培训进入教研项目专题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娬教授主讲《教研项目精准选题与研究设计》。陈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教研项目申报、课题设计与实践落地方面经验丰富,此次讲座采用理论讲解与小组实战的模式,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度转化。 陈教授以“政策红利与民办高校申报战略定位”为开篇,结合2024年广东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数据,分析了当前教研项目的热点方向,在研究设计环节,陈教授强调科学性与可行性落地,提出方法论-数据-资源三角验证模型: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前规划资源支撑。理论讲解后开始实战演练,28名参训教师以课程组或研究方向分为5个小组,围绕“文科类教研项目选题与思路撰写”展开协作。各小组结合上午所学理论,从“教学痛点”切入,结合人文与教育学院的学科特色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热烈讨论。各小组完成选题与思路撰写后,依次上台汇报,陈娬教授逐一点评,点评环节中,教师们积极提问,围绕文科类课题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问题与陈教授深入交流,现场氛围热烈。
覃守达教授代表小组发言
刘哲老师代表小组发言
于智慧老师代表小组发言
本次暑期教研能力提升班圆满落幕。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干货满满、针对性强,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志国表示,后续学院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搭建教研成果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教研行动,推动各小组将汇报的教研项目思路进一步完善,申报校级、省级教研项目,形成“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良性循环,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稿件来源:人文与教育学院
撰稿:张丽娜 张方鸿煜
图片:张丽娜 张方鸿煜
初审:张丽娜 张方鸿煜
复审:代婵
终审:陈武耕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