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新加坡阳光明媚,绿意盎然,赤道上的海风中包裹着南洋特有的温润气息。2025年8月22日至26日,广州理工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团队赴新加坡进行为期五天的教育访学与学术交流活动。人文与教育学院派出郭敏、陈华、黄静、李博瀚、吕齐无尘、马静、于智慧、张丽娜、张方鸿煜九名教师参与。
教师们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课程内容涵盖高校战略规划、教育4.0前沿理念和先进教学管理方法,并参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深入体验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一、高校战略计划与制度实施
南洋理工大学的培训课程首先从“高校战略计划、制度与实施”开始。该校在战略规划方面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给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以其灵活性和因材施教的详细做法著称。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世界知名学府,2025年QS世界排名第15位,拥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该校的战略实施体系体现了高效执行力,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培养都有明确规划。参观校园时,我校教师注意到其协作式学习空间与智慧教室彰显了国际化教育魅力。
二、教育4.0的理论与实践
在“教育4.0”课程模块中,教师们学习了王其云教授的教育发展观。他将教育演进划分为四个明显阶段:1.0传统教育模式、2.0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3.0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4.0通过使用ICT实现教育变革。
教育4.0阶段特别强调以学习者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这一理念与新加披教育体系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特点不谋而合。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不仅注重学术能力培养,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品格和其他非学术方面的培养。
三、创新教学管理方法
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杨沛东教授分享的“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他不仅讲解理论,还带领老师进行户外实践操作,体验创新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新加坡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前沿的科研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杨沛东教授的教学方法展示,让访学教师亲身体验了新加坡教育学院如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
四、开放式校园与学习环境
访学期间,教师们参观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亲身体验了新加坡高校的开放式校园管理模式。与南洋理工大学一样,新加坡国立大学没有围墙封闭,而是与城市道路和社区融为一体。
随着新加坡游客逐年增多,新加坡国立大学采取了限制团体数量和佩戴身份牌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在保持校园开放性的同时,也确保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校园内设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无处不在。令人惊讶的是,就连奶茶店的座位都改造成了自习室风格的座位,配有独立插头供学生使用电脑。
五、食阁文化与城市管理
教师们还参观了新加坡最大的食阁——老巴刹,体验了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食阁作为新加坡人主要的用餐场所,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由于新加坡的控烟控火政策和居民的饮食习惯,食阁成为解决一日三餐的重要场所。这里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体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食阁管理严格,法律要求食客用餐后自己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否则面临500新币罚款。这种规定培养了公民的责任感,展现了新加坡社会管理的特色。
六、城市环境与社会治理
访学团参观了新加坡标志性景点鱼尾狮和金沙酒店,了解到这些地标背后的文化象征和有趣故事。鱼尾狮吐出的水在华人文化中象征财富,面向着金沙酒店,而其背后则是新加坡金融中心。
新加坡城市的整洁和绿化程度令人赞叹。这个素有“花园城市”美誉的国家,看不到一点裸露的泥土,到处都是多彩的鲜花、茵茵的草地、翠绿的树木。
新加坡在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严格的法律和市民意识。随处可见不怕人的鸽子和乌鸦,吸烟必须在指定位置,否则面临巨额罚款,这些规定都得到了良好执行。
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的九名教师通过这次访学,亲身体验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
从南洋理工大学的教育4.0模式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开放式校园管理,从创新的翻转课堂到支持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这些宝贵经验将为该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文教学院的教师们表示,将把在新加坡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张方鸿煜 张丽娜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