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少年壮志当拿云

    ——21中文6班杨梓康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30日 字体大小:

    读了西西老师的新作《大湾风起恰少年》后,我深感触动,书中所展现的粤港澳大湾区少年们的成长与探索,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时代。这不仅让我更加理解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许,对时代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与开放性的区域之一,书中塑造的李洋、程子涵、陈然然等角色,生动体现了这一地区青少年群体的特质。尤其是在《机器人的百变之旅》一文中,李洋等“小小发明家”通过对科技的热情与探索,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了机器人模型设计与编程,获得了三等奖。这个情节让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对科技的无限憧憬与对知识的渴望,仿佛一切皆有可能,虽然前方充满挑战,但每一份努力都能开花结果。

    在《“上天入地”的种子》一文中,李洋从好奇到敬畏的转变,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对科技与未知的探索精神。这种从兴趣到敬畏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对科技的探索,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积极拥抱。而李洋的成长,似乎成了每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奋斗的孩子的缩影,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与无畏的探索精神。

    书中的黄老师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在《大沙河畔品粽赏诗》一文中,黄老师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融入端午节的传统文化,通过吟诵屈原的诗文、穿汉服、品粽子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小象奇遇记》一文让我尤为动容。李洋与程子涵在大象保护区与野生大象亲密接触的经历,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让我深刻反思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李洋在拯救小象过程中不慎落入水潭,却被小象用鼻子托起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我。这一细节传递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也提醒着我们,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我们未来的保护。

    《大湾风起恰少年》打破了传统儿童文学单一的叙述角度,将科技、经济、文化与生态等多个时代主题巧妙融合。每一篇文章不仅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孩子们的成长故事,还展现了当下社会的多重维度与价值追求。李洋、程子涵、陈然然等孩子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跨越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边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人生意义。这种多元化的叙事方式,让我不仅看到个体成长的轨迹,还感受到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的深刻影像。

    书中对传统非遗的描写,如《舌尖上的糖狮子》《巧手下的剪纸》,让我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传承。这种文化交融与互鉴的精神,不仅丰富了书中的内容,也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文化始终是我们不可割舍的根基。

    这不仅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时代进步、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的深刻读物。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从中收获了许多,不仅对儿童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如何承担自己的时代责任。

    所刊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