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巴畴壮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合作交流与签约揭牌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字体大小:

    谢志强)5月3日晚,由覃守达教授带队,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谢志强老师、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岭南民族民间艺术美育工作室指导专家覃祥周教授等组成的考察团,抵达广西东兰县巴畴乡,受到了当地乡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

    5月4日,考察团开始了对当地壮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在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提名人选覃晓雪、乡党委宣传委员兼副乡长牙红院等的陪同下,先后对蚂拐文化、七弦琴、狼兵拳、山歌、舞蹈、铜鼓、筒噔、陀螺等12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各种非遗文化源流和传承现状,得到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

    5月5日(即四月初八)上午,考察团参加了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举办的巴畴壮寨农耕文化特色节庆活动六隆村农历四月八壮族“牛魂节”。

    “牛魂节”现场的铜鼓阵

    祭牛仪式

    “牛魂节”是壮族同胞感恩耕牛、敬畏自然的千年传承,更是巴畴乡以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牛魂节”源于古代壮族“万物有灵”的信仰,敬牛仪式是壮族“牛魂节”的核心环节,村民们依次为牛洗澡、梳毛、喂食,并在牛角上系上红绳,表达对牛的敬意和祝福,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感恩之情。通过敬牛仪式,壮族人民祈求牛儿健康长寿、农事顺利、五谷丰登。覃守达教授、覃祥周教授及其夫人韦淑英所组成的“壮韵组合”,上台表演了精彩的山歌节目——《四月八来共欢乐》。

    “壮韵组合”表演过程

    5月5日,考察团驱车返回到巴畴乡人民政府,在会议室举行了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巴畴壮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合作交流与签约仪式。会议由巴畴乡党委书记毛照鲜主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提名人选覃晓雪、乡党委宣传委员兼副乡长牙红院、乡纪委书记牙政灿等领导与各级各类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会议,会议集中的话题是拟建设何种专业技术及其课程与教材,如何发挥双方的优势并互补互动来开展有效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

    会议现场:覃守达教授在发言中(正面第一排左二)

    本次会议主要分为三个议程:一是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覃守达教授详细介绍该实践教学基地的整个构想和落地操作思路以及合作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与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了各自的看法和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尤其是蚂拐节代表性传承人廖熙福(国家级)、廖克江(自治区级),重点强调了非遗传承人作为民间技艺的老师,在今后实践教学中应当看到不足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谢志强老师在会上也谈了考察巴畴非遗文化的感想,并表示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三是举行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巴畴壮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合作签约仪式。

    会议上,覃晓雪、牙红院都谈了各自的看法和感想。毛照鲜作了总结发言,代表巴畴乡党委表示全力支持整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助力民族文化传承及乡村发展,并开发相关的旅游文创产品。

    双方交流结束后,进入签约仪式。在全体人员的见证下,由覃守达教授和覃晓雪代表双方签字,至此,考察团完成了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巴畴壮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合作的考察与签约,并在乡政府门口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

    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现场举行揭牌仪式:巴畴乡党委书记毛照鲜(右三)与覃守达教授(左四)共同揭牌

    参与揭牌仪式的主要人员(右起):韦选正、廖家登、廖熙福、廖克江、牙政灿、谢志强、毛照鲜、覃守达、覃晓雪、覃祥周、韦淑英、牙廷强、廖庆成、黄学军、韦联德

    巴畴壮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人文与教育学院与广西东兰县巴畴乡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基地,双方不仅就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规划达成了共识,更在如何共同推动壮族非遗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教育上碰撞出了新的火花。此次合作不仅是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交相辉映。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壮族非遗文化艺术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度审美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共同书写岭南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