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革命文学的“纸上风云”——我院荆宏侠老师为学生带来文学史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字体大小:

    4月17日,由人文与教育学院主办的新一期“广理大讲堂”在惠州校区顺利进行。本期大讲堂邀请来我院荆宏侠老师作题为“从《现代小说》看革命文学的生成逻辑”的专题讲座,文教学院广大学子踊跃参加,现场气氛热烈。讲座由符书华老师主持。

    革命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兴起于20年代下半叶,活跃于30年代至抗战爆发前夜,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种主流“范式”。荆宏侠老师围绕“革命文学的生成”这一极为主要的起源性问题,以文学史中少有人关注的一份“创造社”刊物——《现代小说》为例,娓娓道来,向同学们展示了风起云涌的“革命文学”在草创诞生阶段,充满了历史矛盾和现实纠葛的曲折“生成逻辑”。

    讲座中,荆宏侠老师以扎实的文学史料爬梳功底,对20年代后期由叶灵凤、潘汉年等人主办的《现代小说》(1928-1930)杂志进行了细密的考辨。以历史为经,以文坛人事为纬,荆宏侠老师详细梳理了《现代小说》杂志在短短存续的二年多时间里,其办刊方针的微妙迁移,所刊作品从“爱情”“美”“新感觉”主题风格,逐渐转型为“普罗”“革命”“工农”等经典早期左翼题材。荆老师特别指出,《现代小说》的转向“革命文学”,不仅仅是与刊物主编的革命立场紧密相关,更和当年整个新文学的“社会场域”、文学流行潮流、读者阅读心理有着更为根本的联系。“革命文学”的崛起不仅仅是革命文学家努力推动的结果,更有同时间许多的可能“不革命”“不那么革命”的因素在共同塑造着“革命文学”的生成逻辑。

    荆老师最后强调,这种历史的“中间状态”(艾晓明语)恰恰是文学史的原貌,也是我们今人看待历史所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讲座在同学们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荆宏侠,文学硕士,毕业于西南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为人文与教育学院教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 

     讲座现场(一)

    撰稿:符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