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4月10日,一场题为“老舍作品语言的典范性”的学术讲座在白云校区7-418成功举办,主讲人为帽峰学者聂志平教授。本次讲座深入剖析了老舍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的语言艺术,揭示了其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品以幽默、口语化、京味儿和北京方言著称。聂志平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老舍的语言风格多样,涵盖了口语、北京话、文言、书面语、欧化风格等多种特点。他通过对比分析老舍不同时期的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展示了老舍语言从初期口语化到后期普通话规范化的演变过程。
讲座还特别提到,老舍的语言能力得益于其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英语水平以及对北京方言的熟练掌握。这种“四位一体”的语言基础(北京话+汉语书面语+普通话+英语)为老舍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表达资源。聂志平教授强调,老舍通过理性自觉的语言策略,将日常语言与文言、白话、英语表达习惯相结合,创作出既通俗易懂又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此外,老舍的作品语言因其经典性,长期以来被广泛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对外汉语教学材料中,成为汉语母语教学和汉语二语教学的重要文本来源。语言学大师张清常曾评价老舍的语言为“提炼过的、艺术性的、有丰富表现力的精神国语”,这一观点在讲座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和阐释。
聂志平教授的研究不仅为老舍语言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和规范化研究贡献了重要成果。
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参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聂志平教授的讲解,对老舍作品的语言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现代汉语的丰富性和规范性有了新的认识。
聂志平教授
讲座现场
师生专注听讲座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