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校地共绘畲乡新景 产教融合续写华章——广州理工学院与嶂背畲族村实践教学合作签约启动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字体大小:

    2025年3月21日,惠州市横河镇嶂背畲族村春意盎然,畲语童谣与竹竿舞的韵律在校园中悠然回荡。由广州理工学院惠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钟任鹏、广州理工学院党政办梁宇铭老师、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科研副院长陈南先教授、中文系覃守达教授和段欢欢老师、教育系系主任黄静博士和系副主任于智慧老师,组成嶂背畲族民间艺术实践教学基地项目组,到广东省惠州市横河镇嶂背畲族村,开展实践教学合作交流与签约仪式。这次高校与乡村的直接合作,不仅为畲族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特色路径。  

    一、以文化为媒:探访畲乡教育热土

    当日下午,项目组一行7人抵达嶂背畲族村。在嶂背耀伟畲族小学老校长雷金球的带领下,众人参观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校园。教学楼内,孩子们用畲语朗诵诗歌,操场上竹竿舞的节奏与欢笑声交织,文化墙上绘制的畲族图腾与当代艺术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民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南先教授感慨道。  

    随后,项目组走进惠州市畲族文化传承馆。馆内陈列着畲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和自编的畲语教材,项目组老师一边聆听雷老校长的讲解,一边翻阅着畲语教材,深深体会到了语言是文

    二、以合作为桥:共绘育人新图景

    在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和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计划座谈会上,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深入探讨。现任该小学的校长蓝榕娣发言指出:“汉畲双语教学是我们的特色,但师资与课程创新仍需支持。”对此,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嶂背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覃守达教授发言指出: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我们将以畲族文化为纽带,打通“教学—研发—产业—就业”全链条,让非遗技艺转化为驱动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为此,他提出“三维赋能”方案:

    一是“拜师制”实习:大学生与一线教师结对,深度参与畲语课程开发、美育活动设计,优秀者可考虑留任;

    二是跨学科联动:联合艺术设计、音乐舞蹈等12个二级学院,开发数字化畲族文化课程,打造“竹竿舞慕课”“彩带编织VR实训”等创新模块;

    三是硬件升级:为传承馆配备办公电脑、投影仪设备、空调等,共建畲语语音数据库,推动濒危语言数字化保护。

    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科研副院长陈南先教授、教育系系主任黄静博士和副主任于智慧老师,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发言。

    广州理工学院惠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钟任鹏总结发言,他说:“此次合作不仅是校地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更是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范本。嶂背耀伟畲族小学与理工学院的携手,必将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为人才培养开辟特色路径。同时,这项举措也是广州理工学院帮扶教育,进行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为当地做贡献的生动表达。”

    会议现场

    与会人员合影

    三、以未来为盼: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嶂背实践教学合作交流与签约仪式在嶂背畲族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项目组与嶂背村村支书蓝计香,嶂背耀伟畲族小学校长雷金球,村干代表杨伟梅、雷锦烽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基地负责人覃守达教授主持,会议首先对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和嶂背畲族村就实践教学合作共建方案进行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大家达成了一致认识。签约仪式上,覃守达教授代表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和嶂背畲族村代表蓝计香支书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共建方案,广州理工学院将为小学配备多媒体设备、共建畲语研究中心,并联合多个二级学院开展跨学科帮扶。未来,每年“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将升级为校地联动的美育盛会,大学生与畲族孩童共舞竹竿、共绣彩带,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  

    “这不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双向的成长。”村支书蓝计香在发言中动情说道。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将深入畲族村寨,参与濒危语言保护、民俗旅游开发;而畲族文化也将借力高校资源,走向产业化与数字化,“畲族文化+研学游”模式将会落地。  

    广州理工学院惠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钟任鹏发言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文化生根,让人才扎根。我们期待这座‘校地桥’,能托起畲乡孩子的梦想,也铺就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路。”

    人文与教育学院科研副院长陈南先教授总结发言指出:“今日的签约仪式,不仅是一场校地合作的庄重承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使命的深情对话。站在嶂背畲族村这片浸润千年文明的土地上,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它既能唤醒古老文化的生命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活力。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真正的育人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培植情怀。未来,学院将以嶂背为起点,打造‘校地协同育人’的岭南样板——让每一名学子成为‘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使者’,让每一畲族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夕阳西下,畲族村寨炊烟袅袅。文化传承馆的牌匾在暮色中熠熠生辉,仿佛预示着,这一项目合作,终将在教育与文化的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签约合影

    主要与会者合影

    供稿人:段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