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术氛围、增强学生人文素养,3月20日下午,我校在广州校区3号报告厅成功举办主题为“岭南文学的最初建构”的专题讲座。羊城晚报社专职编委、高级编辑,北京大学文学博士陈桥生应邀担任主讲人,人文与教育学院陈华老师担任主持。此次讲座吸引了近200名师生参与,学校陈华老师、刘哲老师、黄宇亮老师参加讲座。本次讲座中,陈桥生博士通过梳理岭南文学的历史脉络,激发了学生对岭南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探索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推进校园人文建设。
羊城晚报社专职编委、高级编辑陈桥生博士作演讲
陈桥生博士在讲座中生动阐释了岭南文学的价值。首先他指出,古代中原文人被贬到岭南时,总把这里描述成“荒蛮之地”,其实是地理隔阂、历史话语和个人政治失意等因素影响下的多重误读。“岭南并非文化荒漠,而是孕育着独特审美意趣的沃土,它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质。”陈博士强调,这种误读背后,既反映出古代五岭阻隔造成的南北文化交流之难,更折射出中原文化中心论对异质文明的傲慢审视。
随后,陈博士聚焦中古时代文人谢灵运、张九龄的文学成就,通过解析其代表作,揭示了岭南文学的崛起。在张九龄的努力下,岭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是岭南文化向世界发出的最早的时代宣言!他表示,岭南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魅力,为中国文学注入了鲜活生命力。
在会后总结中,我校的陈华老师高度评价了陈桥生教授的学术贡献。他指出,陈博士对谢灵运和张九龄的解读突破了传统地域文学研究框架,为岭南历史与文化的当代构建注入活力。刘哲老师则以提问者的角色深化探讨,结合惠能法师等岭南文化重要人物,呼应了陈博士讲座中提及的“岭南文化特质”,引发在场师生共鸣。
当讲座进入互动环节,现场氛围到达高潮。2022级中文专业黄同学举手提问:“陈博士,您作为北大博士,但最终选择扎根广东而非北上高校发展。我们很想知道,岭南文化对您的人生选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瞬间引发全场关注。陈桥生博士听后莞尔一笑,坦言:“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是江西人,这些岭南特有的文化记忆早已融入血脉。博士毕业时,北方高校的邀请固然诱人,但留在这里,既是对文化根源的回应,更是想以学术证明岭南文学的价值。”
此后,学生们围绕“岭南文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踊跃提问。陈博士结合自身多年媒体与文化研究经验,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鼓励学生从历史经典中汲取养分,以创新视角激活传统文化。现场氛围热烈,掌声不断。
本次讲座通过回溯岭南文学的发展历程,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与探索热情,进一步推动校园人文建设,更彰显了广州理工学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宗旨。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表示,讲座让他们感受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未来将主动参与相关学术实践,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学校强调,未来将持续举办高质量人文活动,为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搭建多元平台,为培育新时代人文英才注入持久动力。
讲座嘉宾陈桥生博士与刘哲、陈华老师合影
撰稿人:黄宇婷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