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北宋古村故事多,村名沿革细分说 ——榕城区仙桥街道槎桥村村名由来探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字体大小:

    注:此文刊发在2024年11月5日《揭阳日报》第8版“揭岭风情”栏目。

    我出生于槎桥村,对家乡的这一片土地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自从到广州上大学,关于槎桥古村的故事、村名的沿革的趣闻一直吸引着我去探究。

    遇“槎”而阻,取村名为“仙槎”、“西川”、“东洋”。

    槎桥村始创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揭阳置县于南宋绍兴八年戊午(公元1138年),槎桥古村创村比复置揭阳县早了六十四年。故揭阳有俗语云:“未有揭阳城,先有槎桥乡”。槎桥村创村始祖杨绘,字元素,号先白,谥号“肃轩”,祖籍四川绵竹(现今四川省绵阳市),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年(公元1032年)八月十五日午时,卒于宋徽宗政和六年丙申年(公元1116年)三月二十四日子时,杨绘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登进士第,初授开封推官,旋升知兴元府,皆有政声,宋神宗即位(公元1068年)授命全修“起居注”,为帝所嘉,旋迁知枢密院,以后改任侍读。与欧阳修等编撰“新唐书”,继任司谏。不畏强权,深得神宗赏识,擢升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中顺大夫。据《杨绘集》载:当时北宋朝廷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杨绘上谏神宗,条陈“青苗法”弊端,结果被贬官至安徽亳州,后因政见难与人同,不久就辞官带家眷乘船下岭南。

    据《槎桥杨氏族谱》载:杨绘携眷乘舟南下,至鮀江口海面,遇暴风,无法驾舵,只得封仓,任其颠簸,众人皆晕盹,杨绘仿佛见一位三眼神将(此神将即是五显大帝),灵光四溢,驾一独木灵槎,载之破浪猛进,快如出弦之矢,杨绘眼不能开,但闻耳边风嘨呼呼,虞而静止,神曰:“舟既搁浅,此处便是你安居创业之吉地,后必昌盛,上岸吧!”杨绘眼一开方知是梦,奇哉!时已风平浪静,船只果然搁浅,随即上岸,一望平川,溪流交错,试饮其水淡而清甘,屈指时属深秋,何以风和日暖,草木葱翠,鸟语花香。此莫非人间仙境乎。安定下来,杨绘率众沿溪恳耕,以便灌溉,架木为桥以便往来。起初居住仍在船上,其随从曰“能渡吾等脱风险至此,必是仙人点化之仙船”,杨绘博古通今,曰:“仙人点化之船曰“槎”,众人曰:是槎,是槎,是仙槎。后来,“仙槎”的寨名便由此而来。

    杨绘深晓堪舆之理,细察地形地势,此处四面环溪,为一浮屿之东南一角,主峰紫陌山,北龙终点凝聚,灵气十足,乃是一片凤地,遂于宋熙宁七年甲寅(公元1074年),在凤冠之上筑舍而居,为怀先祖乃关西夫子,又念本身生于四川绵竹,故取村名为“西川”。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槎桥七世祖俊秀公在凤冠祖宅之北面,创造南向住宅。南宋理宗淳佑八年戊申(公元1248年),九世祖世奇公经历劫难后回此地方进行扩建,形成规模,因地处浮屿之东故名“东洋”。元顺帝至元二年丙子(公元1336年),十二世祖宗瑞公(元泰定四年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在东洋再扩建住宅,与前面凤冠祖宅形成前后二个乡寨,前凤冠祖宅为前乡,后新建为东洋即后乡。

    村名沿革为“睦桥”。

    元世祖至元六年已巳(公元1269年),十一世祖光啓公为便农事往来,在今洋沟尾与后畔溪相望之处,搭建一座五州木桥,取和睦相处之意,改木为睦,故名睦桥(今名五州桥)。并在桥南端建一小宫,名睦桥宫。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已巳(公元1365年),十三世祖简易公在睦桥宫后首建向东住宅(今为槎桥社区东联村)。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六世祖东埜公,因凤冠祖宅残破,在睦桥宫后宅西面创建向南住宅,并在南面浮墩上建一五显宫,再东面建一小宅,以堆放农具及养耕畜,今宅仔内地名尚存。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公元1614年),二十二世祖新宅公在睦桥宫后宅西面再扩建向南住宅,形成规模乡寨,定名“睦桥”。

    增扩“仙槎”古寨,正中央寨门书“仙槎”二字。

    清顺治年间,揭阳县霖田都上埔约山北湖(揭西县金和镇山湖村)创村始祖杨世乔(号柳主,明天启七年中丁卯科举人)为槎桥村堪舆地理,扩建大规模寨墙及五个寨门,杨世乔为追溯创村的历史渊源,提出应在“仙槎”古寨的正中央寨门题写“仙槎”二字的要求,“仙槎”二字原由槎桥村二十八世祖集乔公(杨集乔,字起高,清朝武举人)所题写,原匾已佚,现牌匾为槎桥村后人重写。

    曾经的“仙槎”,现今的“槎桥”,都在默默诉说着这个厚重古村的历史年代感。

    榕城区仙桥街道槎桥村杨氏宗祠

    仙槎古寨正中央寨门“仙槎”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