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我院谢嘉妍老师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大会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27日 字体大小:

    日前,我院谢嘉妍老师前往四川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会议为期三天,以“数字化时代下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各地心理学者参会并分享他们的研究。

    会议包括特邀报告1场、重点报告6场、专题研讨会60场、硕博论坛16场。谢嘉妍老师提交了论文《怎么跟同学交朋友?同伴关系及主题班会对校园欺凌的预防机制作用》,并与广州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学者们一起听取了重点报告和教育心理学《青少年的自我与心理健康研究》分组报告的内容,了解到当前我国心理学学科前沿的一些研究。

    立足全球和谐稳定,共谋心理幸福感

    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Germán Gutiérrez教授作了题为《Psychology and Science diplomacy: An intersection to promote human well-being and global sustainability》的特邀报告,讲述了关于心理学学科发展,尤其是在认知、情绪、社会化进程对行为策略对于促进人类幸福感和全球稳定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心理科学联盟肩负的使命和作用以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未来计划,鼓励更多学者参与到心理学学科研究中,共同为提升全球和谐及人类素质而努力。

    自我控制前世今生,分析发展整合模型

       西安交通大学的党君华教授在大会上以《自我控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给现场的学者们介绍了自我控制的一些主要理论框架和研究上的挑战,区分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与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的概念,并针对自我控制中自我损耗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其可重复性危机进行重点论述,提出了他对于自我控制理论的整合模型一些新的思路,如使用Go/No Go的修正范式、增加e-crossing的实验时长等,引发了大家对自我控制理论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生死之间跨期决策,生命史的延期折扣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的王晓田教授带来了《生死之间:生命史框架内的跨期决策》的重点报告,他从生命有限性的两大特征:死亡的不确定性与必然性,对应生活中的乐趣与动力,认为心理学需要关注生命史和时间观对人类行为的塑造,着重介绍了死亡思考对跨期决策的效应(时间和恐惧),发现了延迟折扣模型,并通过元分析建模生成全生命史全程延迟折扣率U型曲线及二因素和三因素模型,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强调“向死而生”。

    从脑神经科学看心理健康,将科技融入生活

    后续重点报告包括: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的《从神经心理到神经调控》阐述了使用rTMS无创脑调控在脑与心理疾病的临床应用;北京师范大学柳昀哲教授以《休息和睡眠期间的离线学习》说明了认知地图的重现,在睡眠中无意识学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严超赣则从《基于脑影像大数据的抑郁症默认网络机制》脑功能影像下,说明抑郁反刍思维默认网络机制。这三项报告均使用了神经科学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以心理学的方式去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上。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着眼抑郁自杀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青少年的自我与心理健康研究》专题报告会上,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教授以《青少年抑郁和自杀问题的时代特点与教育对策——基于“无望理论”的拓展性分析》讲解了无望理论中无力感、无望感和意义感对于青少年抑郁和自杀问题的影响;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孟迎芳教授团队则以《阻断大学生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演变的保护因子:构成、维度、特点》将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状态变化中自我否定-联结-理智的过程完整阐述。

    参加本次全国心理学大会听取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对于我院了解心理学领域前沿研究、启发心理课程组的教研活动思路、评估心理学相关课程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谢嘉妍老师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