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人文与教育学院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作家周后运教授莅临广州理工学院,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我是时代的一朵小浪花——漫谈文学创作与生活积累的关系”的精彩讲座。会场座无虚席,出席讲座的嘉宾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作协副主席谢松良先生、国家级朗诵艺术导师、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梁静女士、周后运教授夫人谢小凤女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南先教授出席了此次讲座,并代表人文与教育学院向周后运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受聘证书。我院教师胡海波、靳琦惟、覃仕君参加会议,张方鸿煜老师主持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围绕“介绍自己的家乡和个人成长”“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文学高于生活”“文学的主观作用”“故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创作的生活积累”等多个方面展开,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关于文学与人生的思考。
讲座伊始,周后运教授深情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以及过往经历,他军旅生涯与因公负伤的经历,引起在座学生对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周教授强调,家乡和经历是他创作的源泉,正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让他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随后,周后运教授分享了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他表示,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谈到“文学高于生活”这一话题时,周后运教授表示,文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文学作品可以超越现实生活的琐碎和繁杂,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美好。他鼓励同学们多观察、多思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发现灵感。
在探讨“文学的主观作用”这个话题时,他引经据典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等,来讲述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他鼓励同学们在创作时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不必拘泥,要勇于创新和突破。
在详细谈到“故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时,周后运教授表示,故乡是他创作的根基和灵魂,其作品《儒将蔡锷》被列为“十部湖湘文化新著荐读图书”并被《邵阳都市报》报道。许多作家都擅长从乡土中汲取灵感,其中他例举了莫言、贾平凹、路遥等作家的事迹。他鼓励同学们在创作时深入挖掘自己家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为文学创作注入更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个性。
最后,周后运教授分享了“创作的积累”的三要素: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并以自己的文章《南昆山上蜻蜓飞》为例,讲述了自己在采访中偶见南昆山中没有蚊子,后来了解到是因为南昆山中有两千多种蜻蜓,而蜻蜓是蚊子的天敌,事后他有感而发创作的《南昆山上蜻蜓飞》在惠州日报上发表。他强调,创作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他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多写作、多思考,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讲座临近尾声时,周后运教授与师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松良先生做精彩点评,他引导学生们学习周后运教授几十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创作品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南先教授做精彩总结,他着重强调并引导学生们认真思考周教授讲座中提到的“生活积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此次讲座不仅为广州理工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与知名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周后运,湖南邵阳人,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秘书长,惠州市红色文化辅导员、“东江老兵团” 宣讲员、广州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创作出版《儒将蔡锷》《碧血丹心—邓演达传》等文学作品八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醉心邓演达、蔡锷、袁也烈等红色英烈人物研究,热心社会公益,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丰硕,被列为惠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先锋典型”。他广泛涉猎新闻和法学领域,并撰写多项民生提(议)案,在全国获奖,被教育部授予第五届“全国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中央新闻单位和全国性学术团体授予第十七届“中华优秀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4年3月获得惠州市惠城区“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现为惠州市雪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南先教授向周后运教授颁发受聘证书
周后运教授做精彩演讲
与学生的精彩互动
周后运教授向学生签赠本人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作协副主席谢松良做精彩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南先教授做精彩总结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