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理工学院“拾光绘梦”墙绘小队的队员们却热情似火,他们携着画笔颜料、水泥铲、水泥桶和瓷片等专业工具,深入社区,以现代墙绘艺术为媒,巧妙融入潮汕传统嵌瓷技艺,为百年非遗注入青春新色,探索活化传承的创新之路。
为精准把握嵌瓷技艺精髓,团队早在项目启动前两个月就开启了 “非遗技艺学习”。队员们跟随艺术设计学院陈旭南老师,系统学习了嵌瓷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期间,他们还跟随陈老师前往广州南沙湾实地体验,在真实的创作场景中感受嵌瓷 “以瓷为彩、以墙为纸” 的非凡魅力,为后续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然而,在嵌瓷项目正式开展前,台风红色预警打乱了所有计划。面对狂风暴雨,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将原定户外作业转为室内攻坚。在临时场地里,队员们用投影仪将设计图放大至实际尺寸,指导老师陈旭南教授线上指导,进行“虚拟上墙”测试。
团队们先用丙烯颜料勾勒出“揭阳”字样轮廓,当地专业师傅志愿帮助团队铁丝网固定在字样方框内,紧接着将搅拌均匀的水泥抹上墙,最后从成千千万片瓷片中挑选和搭配好样式按照一定纹路和顺序嵌入到墙上。在具体嵌瓷操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刘才源凭借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及前期充分的资料研习和校内学习,担任工艺指导。创作现场,她边操作示范边讲解要点:如何挑选色彩协调、形状适配不同笔画的瓷片;如何确保拼接紧密、角度精准。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精准传递所需瓷片,有的协助固定已拼接部分。在共同协作下,队员们精心挑选的色彩斑斓的嵌瓷碎片,细致打磨、巧妙拼接,并且将在揭阳榕城区榕华街道进东社区公益课堂中收集起来、由小朋友亲手创作的部分嵌瓷花式作品,巧妙且不失创意的拼嵌其中,使得将“揭阳”二字逐渐以立体形式呈现出来,色泽和形状也完美契合。
嵌瓷创作过程本身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过往居民驻足围观。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感兴趣的居民与泓德社区灯塔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团队队员的鼓励下,饶有兴致地拿起工具和瓷片,亲手尝试创作简单的嵌瓷图案,感受这项非遗技艺的精妙。这种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不仅拉近了大学生与社区居民的距离,也让嵌瓷这项传统工艺以更亲切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通过这次创作,团队成员用专业与执着证明:文化传承不仅需要坚守传统的匠心,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勇气。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记中所写,我们涂抹的不是颜料,是文化自信的底色;拼接的不是瓷片,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桥梁。
稿件来源:人文与教育学院
撰稿:林慧儿 朱书瑛
排版:黄意斯 张佳仪
初审:马会媚
复审:董欣华
终审:肖柳
广州理工学院 人文与教育学院 地址:7号综合楼419、424、427
电话:020-87478447 020-87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