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探寻侗族民间艺术瑰宝

——“十四五”规划建设教材项目“岭南民族民间艺术鉴赏”调研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6日 字体大小:

2024年7月23日,广州理工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岭南民族民间艺术鉴赏”教材编写组在覃守达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采访相关学者、非遗传承人,并参观三江侗族自治县博物馆,搜集和整理侗族民间艺术的第一手材料,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丰富而详实的资料。

首先,团队成员上午去采访了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林茂盛先生。访谈中,林老先生深情地回忆了他第一次上台表演侗戏的情景。他描述了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内心的感受,那种紧张与激动交织的心情仿佛仍然历历在目。他还对侗歌的分类、唱法等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让调研团队对侗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侗歌的魅力,林老先生还在现场采用芦笙伴奏进行了歌曲演示。那悠扬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陶醉其中,深刻感受到了侗族音乐的独特韵味。林茂盛先生在保护、传承、创新侗戏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不仅对侗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还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侗戏人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这门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6年被认定为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

紧接着,下午3时许,团队成员到达三江侗族博物馆进行参观与学习。三江侗族博物馆位于三江县城古宜镇河西江峰街,始建于1992年,是自治县成立40周年的献礼项目。博物馆占地面积900㎡,建筑面积1550㎡。整座建筑南北布列,坐东朝西,主体3层,中间楼亭为五层重檐攒尖顶,两边楼亭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是一座集侗家鼓楼和风雨桥建筑元素于一体的民族风格建筑,是我国唯一的侗族博物馆。此次的参观,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同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保护与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走进这里,共同感受这份来自侗乡的温暖与魅力。

最后,在黄昏时分,团队成员抵达林溪镇高友村罗日辉先生家中对其进行访谈。罗日辉先生是侗族传统舞蹈和耶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今年64岁,从高一开始跟随自己的师傅学习耶歌,至今已积累了大约50年唱耶歌的经验。在罗老先生家中,他热情地接待了调研团队,并详细介绍了唱耶歌的场合和分类。罗老先生表示,耶歌通常在结婚、进新居等喜庆的场合演唱,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对耶歌的韵律、音调以及伴奏的乐器——琵琶等做了系统的介绍,让调研团队对耶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罗老先生带领团队成员现场表演了耶歌中的《开歌堂》《欢迎你到侗寨来》《侗戏》和《消散歌》等曲目。当现场歌声响起时,调研团队成员的心灵仿佛被一股温暖而深邃的力量所触动。那悠扬的歌声,如同山间清风,轻轻拂过心田,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和谐。耶歌的旋律古朴而又富有韵味,每一个音符都似乎承载着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歌手们的演唱深情而真挚,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耶歌的歌词简洁而富有诗意,讲述着侗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追求。听完罗老先生及其团队成员的演唱后,调研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访谈不仅让他们享受到了美妙的音乐,更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对侗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他们表示,将把这次访谈的收获编入教材,向更多的人介绍和推广侗族文化,让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瑰宝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歌舞文化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侗族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侗族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家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戏)代表性传承人林茂盛先生(左三)

调研团队成员在三江侗族博物馆前合影

调研团队成员与罗日辉先生(第二排左五)及其团队成员合影